上一篇我们聊过发作性睡病有多磨人:吃饭时突然低头睡着,走路时差点摔跤,甚至大笑时膝盖一软栽倒在地。除了规范治疗,每天按对这几个穴位,能帮身体 “提提神”,缓解白天的困意和不适。
中医看发作性睡病:身体的 “清醒系统” 出了乱子
中医认为,发作性睡病多与“脾虚湿盛”“心阳不足”有关。脾胃像身体的“能量转换器”,脾虚了就会生湿,湿邪困住身体,人就总觉得昏昏沉沉、四肢沉重;而心阳不足时,大脑像缺了“火力”,难以维持清醒,白天自然总打不起精神。
这时候,选对穴位按摩,就像给身体的“清醒系统”手动“调频”,慢慢把紊乱的节律调回来。
4 个“抗困穴”,每天10分钟,帮你对抗“秒睡”
1.百会穴 —— 头顶的 “清醒开关”
展开剩余80%位置: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,简单说就是头顶最凸的地方。
方法:用拇指指腹按揉,每次按 30 秒停 10 秒,重复 5 次。力度以轻微酸胀感为宜,别太用力。
作用:百会穴是 “诸阳之会”,就像头顶的 “灯塔”,按揉它能调动全身阳气,帮大脑 “驱散迷雾”,减少白天突然犯困的频率。
2.足三里 —— 脾胃的 “能量加油站”
位置:膝盖外侧下方 3 寸(约 4 指宽),胫骨外侧一横指处。
方法:用食指和中指并拢按揉,每次 3 分钟,按到局部发热最好,早晚各一次。
作用:脾虚是发作性睡病的常见根源,足三里能健脾祛湿,像给 “能量转换器” 加润滑油,让身体生成更多 “清醒能量”,减少昏沉感。
3.内关穴 —— 情绪的 “稳定器”
位置:手腕横纹上 2 寸(约 3 指宽),两根筋(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)之间。
方法:用拇指指尖垂直按压,每次 1 分钟,左右手各按 2 次,力度稍重些。
作用:发作性睡病常伴随情绪激动时的猝倒,内关穴能宁心安神、调节神经,帮身体 “稳住阵脚”,减少因大笑、生气引发的猝倒。
4.太冲穴 —— 肝气的 “疏通阀”
位置:脚背上,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的缝隙往上推,摸到凹陷处就是。
方法:用拇指按揉,每次 1 分钟,双脚交替,每天 3 次,按到微微发麻即可。
作用:肝郁会让身体 “气机瘀滞”,加重困意。太冲穴能疏肝解郁,像打开 “疏通阀”,让气血顺畅运行,精神也会更振作。
按摩时记住这 3 个小技巧
按穴位前搓热双手,手心的温度能让气血更易流通; 早上 7-9 点(胃经当令时)按足三里,下午 3-5 点(膀胱经当令时)按百会,效果更好; 按摩后别马上躺下,慢慢走几步,让身体 “醒一醒”。当然,穴位按摩只是辅助调理,没法替代规范治疗。如果白天困意越来越重,猝倒频繁发作,一定要及时找专业中医辨证调理。
田丰主任的中医疗法
在发作性睡病的中医治疗方面,田丰大夫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。他深耕这一领域五十多年,善于从 “脾虚湿盛”“心阳不足” 等核心病机入手,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、体质差异,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,通过中药调理、穴位配伍及生活指导等综合方式,帮助不少患者改善了白天嗜睡、猝倒等问题。
田大夫始终秉持 “治养结合” 的理念,不仅关注症状缓解,更注重从根源上调理身体机能,让身体的 “清醒系统” 逐渐恢复正常节律。
若你正被发作性睡病困扰,不妨了解下田丰大夫的治疗方案,或许能为摆脱困意、重获清爽白天带来新的希望。坚持科学调理,才能更好地应对疾病,回归自在生活。
发布于:北京市炒股杠杆股票平台,十大股票配资公司,牛策略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