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梁山泊的风云变幻中,有一个始终让人感到遗憾的缺席者——晁盖。他是聚义厅的奠基人,是带着七个兄弟劫了生辰纲、震动天下的第一代“创业团队”领袖。可奇怪的是,在后来的《水浒传》中,那张令无数英雄豪杰魂牵梦绕的“忠义堂108将”名单里,却没有晁盖的名字。宋江,这位后来的当家人,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,将这位早逝的“天王”排除在外?
我们先理性一点。排座次这件事,其实发生在宋江成为梁山“一哥”之后。那时晁盖早就中箭去世,坟头草三尺高了。死人进不进榜,的确有些说不通。108将排的是现役将领,算是战斗序列和政治建制的结合,既然人不在世了,自然难以名列其中。
可真的是这样就可以解释了吗?如果换作别人死了,或许可以轻描淡写。但问题是,晁盖可不是普通人。他是梁山的创建者,是最早“举义”之人。宋江能有机会登上大位,实则是站在晁盖打下的根基上继续向前。那么问题来了,晁盖究竟是“自然缺席”,还是被有意回避?
展开剩余74%宋江的聪明,历来是“水浒世界”中的人尽皆知。他最大的理想是“朝廷招安”,不是劫富济贫,也不是推翻腐败,而是通过“忠义”的旗帜回归体制。他曾说:“吾等起于草泽,不得已为盗。今若朝廷招纳,岂不为万世之名?”这也是他与晁盖最根本的政治分歧。
晁盖从未表达过对招安的兴趣。反倒在他临终前,还特意立下了遗言:“谁替我杀了曾头市仇人,便让他坐头把交椅。”这不是一个期待归顺的人说的话。他要的是替兄弟报仇,是继续走草莽快意恩仇的路,而不是折节归顺,去做朝廷鹰犬。
这个遗言,既是对宋江的一种道义“托付”,更是一种试探和交棒。而宋江做到了——他带领梁山好汉打下曾头市,为晁盖复了仇。可复仇之后呢?他顺理成章坐上了头领之位,却没有兑现晁盖的精神遗产。相反,他更加坚定地走向了“招安”的道路,甚至可以说,他的策略正是在晁盖去世之后才真正铺展开来的。
那为什么不给晁盖留个位子,哪怕象征性地排一个“荣誉第一”,让人不至于寒心呢?
答案可能并不复杂。一旦把晁盖写进名单,就等于默认他是“头一号”,也等于承认梁山正统出自他晁天王。这样一来,宋江这个“后来居上”的头领位置就显得尴尬了。哪怕是“以德服人”,也很难坐得稳。更何况,宋江早年名声虽大,落草梁山却是中途插队,想要彻底建立自己的“领导合法性”,就必须从意识形态上把梁山“宋氏化”。
最直接的体现,就是那场罗天大醮。
在那次隆重的宗教仪式中,宋江祈愿三事:“一则保众弟兄身心安乐;二则愿朝廷早降恩光,赦免大罪;三则上荐晁天王早生天界。”三件事中,只有第三件是为晁盖说的,还不忘强调让他“早生天界”——这其实就是给晁盖的政治生命画上句号。宋江不是不敬晁盖,而是有意让晁盖“退场”,并从此成为祭台上的名字,不再干预现实江湖。
从个人情感上说,宋江或许对晁盖是有感恩之心的,也不想真的“踢出”谁。但他作为一个谋士式的人物,最讲究的是“势”。权力的归属、制度的延续,都要求梁山从“晁时代”过渡到“宋时代”。晁盖不死,梁山难有大一统;晁盖死后,梁山要稳定发展,就不能回头让他成为大家心中挥之不去的“正统”。于是,最聪明的办法就是“留名庙堂之外”,把他永远安顿在众人敬仰的神位上,而不进入实际的权力体系。
宋江最终得到了招安,短暂地风光了一阵,也保住了一部分兄弟。但代价是李逵、鲁智深、林冲、燕青等人的失望甚至离心。所谓“替天行道”的理想,变成了“为天子行道”的现实,兄弟情义在“忠君报国”面前显得格外无力。而这条道路,其实从晁盖被“体面边缘化”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。
发布于:北京市炒股杠杆股票平台,十大股票配资公司,牛策略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